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律都有哪些

2021-10-21 14:07发布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乡村旅游更是如今人们所向往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逐渐成为中国旅游事业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多的大都市人们向往乡村的宁静,在闲暇时间都会选择比较有特点的乡村去度假。这也是乡村旅游逐渐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那么,乡村旅游发展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伴随着乡村旅游发展逐渐成熟,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内外联动共谋发展,政府逐渐让位于市场,转化为乡村旅游“服务者”角色,积极扶持乡村旅游,通过系统梳理乡村旅游整体发展历程,我们归纳总结出乡村旅游在需求、产品、主体、产业、空间等方面的演进规律。

  1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从少量需求到大量趋同需求再到多元个性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面临升级调整,第三产业逐步超过第一产业,农业发展亟需升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与此同时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部分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人开始转向追求精神满足,少量需求衍生。伴随假日制度改革,人们闲暇时间增多,消费意识发生转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经常性的休闲活动,大众化需求爆发。当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人们不再满足于一窝蜂式的旅游,对于多样化、多层次的慢旅游、深度旅游、专项旅游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外溢。

  2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始于观光采摘,兴于体验丰富,盛于休闲度假,重构于创意升级。乡村旅游发展初期,仅向旅游者呈现农业环境,提供观光采摘等初级农业生活体验,此时以小汤山观光采摘大棚为主要代表。随着乡村旅游发展,产品形式日益多样,民俗风情体验游、亲子温馨体验游、动物亲近体验游等综合体验产品日益丰富,开始出现乌镇蓝布坊生产体验类产品。

  3发展主体

  发展主体由农户自发到集体运作,再到企业资本进驻。乡村旅游起源于农户利用自己的房屋、田地自发地开展小规模乡村旅游接待活动,其他村民看到经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便开始大规模自发加入到旅游接待的行列。乡村旅游逐渐形成规模,需要对乡村旅游进行统一管理以谋求规模效益,村集体模式应运而生。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户渐渐发现单打独斗并不能进一步满足游客的需要,同时本地企业发展壮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外部资本开始进驻,形成了公司制模式。伴随着乡村旅游发展逐渐成熟,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内外联动共谋发展,政府逐渐让位于市场,转化为乡村旅游“服务者”角色,积极扶持乡村旅游协会的发展,由此催生“公司+农户”“公司+社区+农户”“股份制模式”“政府+公司+农户”等模式。

  4产业功能

  产业功能由农至旅,再到多产业叠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链覆盖农林牧副渔多个产业部门,伴随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农业产业链不断向横纵延伸。自1985年国务院将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开始,旅游要素逐步注入农业,对农业产业链中能够与旅游业相契合并能产生新的商业价值的部分进行全方位渗透,促进农村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深度加工的方向发展。随着各产业间界限的逐渐模糊,外部产业叠加到乡村旅游,横向由单一的乡村旅游走向乡村+文化、通航、交通、健康、体育、科技、教育、情感等,发展成为乡创基地、通航小镇、房车营地、养生社区、运动公园、影视体验、户外拓展以及亲子乐园等乡村旅游产品;纵向其他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上下游的支撑,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5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由点到面,空间辐射由近到远。第一,中微观层面上以某一区域或城市为主,由点状(农村散点),发展到斑块(村内集群),再到带状(环城游憩带),最后到域状(全域、立体)。乡村旅游起源于大城市郊区,以农户自发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在村中形成零散的“农家乐”接待点。乡村中其他农户看到最初经营“农家乐”的农户有了较大的收益,便纷纷加入乡村旅游,空间上呈斑状分布。慢慢地传统农家乐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基本需求,连通乡村与城市的乡村绿道、沟域经济等廊道应运而生,形成环城游憩带。此后乡村旅游的空间联系日益加强,逐步通过区域形成网络发展,并向全方位、立体化方向发展,形成域状旅游。第二,中宏观层面上以省域乃至全国为主,由城市周边的郊区逐步发展到省内游,最后辐射到省域乃至全国范围内。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大家已经知道了吧,小编提醒大家,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乡村旅游必须满足“五生”需求,即生存、生态、生产、生活和生命。乡村有别于城市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良好的自然环境,这是乡村旅游的最基本要求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