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条评论
旅游是一种情怀,做旅游更是一种情怀。如何让全国人民知道你,关键是必须给出一个很好的“理由”,而且要让大家相信,并快速传递,有效推广。
结合我们多年的经验,分析传统的营销短板,蓦然发现我们的景区经营在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一个思维怪圈,形成了八大营销误区。
一、把特点当卖点
在现实旅游开发中,投资方经常把特点、卖点、买点混为一谈。特点谁都有,应该是人无我有的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卖点都在找,关键是能成为人们愿意为你掏钱消费的动因和诱惑。特点是不同,卖点是好处,人们是为好处而埋单,而不是因不同而出游。
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去找你“旅游”,这个理由确难寻找。虽然有很多景区认为自己的理由非常充实,特别诱人,但吆喝数年,反响一般。旅游成为了“里游”,市里人、县里人当成屋后花园,闲时消遣,只有10%多景区成为游客诉求之必选。
二、把旅游规划当旅游策划
旅游规划是一个行政程序,旅游策划是一个市场行为。没有旅游规划,那个项目都不能叫规范上马,而有了旅游规划,往往又是管理部门、开发商家面对旅游规划成果时,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寻求落地异常尴尬。
旅游规划是按“规定步骤设计”,旅游策划是“出谋划策”。旅游规划是看官场说话,旅游策划是看市场说话。旅游策划是编故事,营销是卖故事,推广是讲故事。旅游规划滞后是旅游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先旅游开发,后规划编制。先有景区(点)规划,后有县市规划,上下不对应,左右缺对接,执行难到位。
旅游策划不仅是滞后,关键是缺位。行业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规划指导的建设是乱建,没有策划指导的规划是乱划”。旅游规划的意义不在于遵守,而在于突破。旅游策划的目的不在于创意,而在于谋略。
三、把景观当景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旅游开发中,我们的开发者往往从自已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发资源,认为自已和身边人都欣赏的东西,全国人也一定会喜欢,所以开发景区等同于建造景观,开发景区等于建亭台楼阁,种奇花异草。
不注重把自已放在全国范围内做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假山横行,水泥堆砌,铭刻遍山,钢架沿途,景区建成了公园,景观破坏了自然。景区是概念化、市场化的景观、人文、活动的综合体。只有把传统资源开发成现代产品,把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解读,把传统方式融入到现代市场。才会符合需求,才会产生旅游消费。
只有消费差异性、新奇性的满足,景区才有生命力。因此,人造景观必须是服从景区定位和核心卖点的前提下进行,否则,生态植被则是无本之木,小桥流水则是无源之水。
四、把商标当品牌
商标不等于品牌,但商标保护意识的淡薄,同样在旅游界成为一种特殊现象,投资者只专注于景区的开发建设,而忽略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得品牌形象与商标保护在发展之初就陷入了困境。就长治而言,太行大峡谷被林州注册了,太行山大峡谷又有自然人抢注了。
黄崖洞,灵空山多年经营,至今尚未登记,太行水乡也名落别家,就连我们的“长治久安”也被注成了农药商标,女娲补天被别的地区注册成了旅游纪念品... ...景区精心谋划,倾力打造的品牌形象,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了别人碗中的盛宴。
五、重开发轻广告
以资源为中心,而不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的开发模式,容易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这是我们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又一个误区。
一个企业将成千上万资金投入到旅游开发项目中去,最想要的肯定是最小的投资风险,最短的回报周期,最大化的投资利润。旅游=宣传,这是旅游界公认的一个黄金公式,好酒也要勤吆喝,宣传必须有频率。
根据专业机构的营销经验:每增1美元旅游宣传投入,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在一级客源地炒热一个城市一般需要300万元,炒热二、三级市场至少需要1500万元。具体实践中,很多开发商在建设方面大把花钱不心疼,但是搞一点活动,搞一点市场营销就觉得是花冤枉钱,认为广告投入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
总想尽量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而又一厢情愿自我想象地要求游客掏钱埋单。广告是旅游的必须,只有广而告之,才会变成消费者的熟人。不花钱,绝对影响不了消费者;会花钱,才会做到事半功倍。不差钱,就要找最具影响力的平台,做最人性化的创意,最有频率的广告。钱不多,就营造局部优势。不能在央视做品牌,就在省会城市当老大,不能在省会城市控市场,就选择县城当老大。只有五倍于竞争对手,才算广告投放的运营成功。
六、自我定位常错位
定位,是定发展方向,是一个景区发展的灵魂,定位不准,满盘皆输。 一个景区必须做到“三个一”,找唯一,争第一,做专一。“唯一”是全国层面的人无我有。“第一”是某一方面指标一定能成为第一。
“专一”是指长期坚持宣传你的“唯一”和“第一”。“三个一”谁都想做到,但不是谁都具有这种潜质,即使有也需要很好的挖掘,专业的创意,理性的思考。总规定位尚未理清,详规编制又易其稿,没有定位,定位错位,按领导意图定位,效仿周边景区做定位,思路不明,朝令夕改,使很多景区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误区
现代旅游和城市营销,已从产品营销的诉求经历了质量、功能等诉求到情感和价值诉求的转变。观光之后已进入了体验、休闲为主题构成的全新旅游时代。体验自然、享受生活、放松心情,将是未来旅游的消费主流。
一座城市,一个景区,你想传达的信息不仅仅是无限风光和人文景致,更重要的是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满足游客情感价值方面的欲望和需求。过去,一个满意的游客会把他满意的体验讲给6个人知道,而不满意的游客会把他不满意的体验传播给至少20个人,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游客对一个景区满意度的体验所能影响的可能是上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游客。
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老板,说不清自己的景区是什么定位,卖什么?怎么卖?卖给谁?更不清楚为游客提供的是观光还是休闲产品。文化内涵,形象口号,没有提炼,虽有真山真水,却没有感动吸引人的灵魂。而景区形象如果定位不准,只能使游客雾里看花,无所适从。
七、旅交会,为参加而参加
在信息泛滥、媒介多元化的今天,旅交会给人的感觉却是效果越来越差,同行参会,大多是凑凑热闹、找找熟人、收收名片,已没有太大的热情和期望。景区及旅游管理部门,接受任务,为参加而参加,出钱赚吆喝,虽然开阔了些眼界,但更多的是交易了任务。
旅行社不理你,当地市民基本见不到你,开幕式热闹非凡,相互交流却只有半天,路途遥远资料携带非常有限,财力匮乏无力左右当地客源。
推介会的目的,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而我们常常是一张桌子一把椅,一堆资料一日期,生怕带来的资料发不出去,像街头小广告一样硬往参会人手里塞。景区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单兵作战,单点营销,缺乏点线组合,优势互补。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八、定势思维当创新
谁不说俺家乡好!好多旅游人应该很有体会,当我们热情万分送给参观客人的画册、光碟恨不得让人家拿回去放在书架上,谁知客人转身就丢了;一张张饱含心血的折页在发挥垫屁股的作用后悄然完成使命,一本本精美的画册因沉重不便携带而遗落宾馆房间... ...留着没用,丢了可惜,是传统宣传品的现实困惑。因此,不管市场细分,也不管受众细分,统统一锅煮,一册一碟打尽的营销方法早已跟不上市场。
结合我们多年的经验,分析传统的营销短板,蓦然发现我们的景区经营在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一个思维怪圈,形成了八大营销误区。
一、把特点当卖点
在现实旅游开发中,投资方经常把特点、卖点、买点混为一谈。特点谁都有,应该是人无我有的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卖点都在找,关键是能成为人们愿意为你掏钱消费的动因和诱惑。特点是不同,卖点是好处,人们是为好处而埋单,而不是因不同而出游。
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去找你“旅游”,这个理由确难寻找。虽然有很多景区认为自己的理由非常充实,特别诱人,但吆喝数年,反响一般。旅游成为了“里游”,市里人、县里人当成屋后花园,闲时消遣,只有10%多景区成为游客诉求之必选。
二、把旅游规划当旅游策划
旅游规划是一个行政程序,旅游策划是一个市场行为。没有旅游规划,那个项目都不能叫规范上马,而有了旅游规划,往往又是管理部门、开发商家面对旅游规划成果时,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寻求落地异常尴尬。
旅游规划是按“规定步骤设计”,旅游策划是“出谋划策”。旅游规划是看官场说话,旅游策划是看市场说话。旅游策划是编故事,营销是卖故事,推广是讲故事。旅游规划滞后是旅游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先旅游开发,后规划编制。先有景区(点)规划,后有县市规划,上下不对应,左右缺对接,执行难到位。
旅游策划不仅是滞后,关键是缺位。行业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规划指导的建设是乱建,没有策划指导的规划是乱划”。旅游规划的意义不在于遵守,而在于突破。旅游策划的目的不在于创意,而在于谋略。
三、把景观当景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旅游开发中,我们的开发者往往从自已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发资源,认为自已和身边人都欣赏的东西,全国人也一定会喜欢,所以开发景区等同于建造景观,开发景区等于建亭台楼阁,种奇花异草。
不注重把自已放在全国范围内做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假山横行,水泥堆砌,铭刻遍山,钢架沿途,景区建成了公园,景观破坏了自然。景区是概念化、市场化的景观、人文、活动的综合体。只有把传统资源开发成现代产品,把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解读,把传统方式融入到现代市场。才会符合需求,才会产生旅游消费。
只有消费差异性、新奇性的满足,景区才有生命力。因此,人造景观必须是服从景区定位和核心卖点的前提下进行,否则,生态植被则是无本之木,小桥流水则是无源之水。
四、把商标当品牌
商标不等于品牌,但商标保护意识的淡薄,同样在旅游界成为一种特殊现象,投资者只专注于景区的开发建设,而忽略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得品牌形象与商标保护在发展之初就陷入了困境。就长治而言,太行大峡谷被林州注册了,太行山大峡谷又有自然人抢注了。
黄崖洞,灵空山多年经营,至今尚未登记,太行水乡也名落别家,就连我们的“长治久安”也被注成了农药商标,女娲补天被别的地区注册成了旅游纪念品... ...景区精心谋划,倾力打造的品牌形象,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了别人碗中的盛宴。
五、重开发轻广告
以资源为中心,而不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的开发模式,容易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这是我们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又一个误区。
一个企业将成千上万资金投入到旅游开发项目中去,最想要的肯定是最小的投资风险,最短的回报周期,最大化的投资利润。旅游=宣传,这是旅游界公认的一个黄金公式,好酒也要勤吆喝,宣传必须有频率。
根据专业机构的营销经验:每增1美元旅游宣传投入,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在一级客源地炒热一个城市一般需要300万元,炒热二、三级市场至少需要1500万元。具体实践中,很多开发商在建设方面大把花钱不心疼,但是搞一点活动,搞一点市场营销就觉得是花冤枉钱,认为广告投入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
总想尽量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而又一厢情愿自我想象地要求游客掏钱埋单。广告是旅游的必须,只有广而告之,才会变成消费者的熟人。不花钱,绝对影响不了消费者;会花钱,才会做到事半功倍。不差钱,就要找最具影响力的平台,做最人性化的创意,最有频率的广告。钱不多,就营造局部优势。不能在央视做品牌,就在省会城市当老大,不能在省会城市控市场,就选择县城当老大。只有五倍于竞争对手,才算广告投放的运营成功。
六、自我定位常错位
定位,是定发展方向,是一个景区发展的灵魂,定位不准,满盘皆输。 一个景区必须做到“三个一”,找唯一,争第一,做专一。“唯一”是全国层面的人无我有。“第一”是某一方面指标一定能成为第一。
“专一”是指长期坚持宣传你的“唯一”和“第一”。“三个一”谁都想做到,但不是谁都具有这种潜质,即使有也需要很好的挖掘,专业的创意,理性的思考。总规定位尚未理清,详规编制又易其稿,没有定位,定位错位,按领导意图定位,效仿周边景区做定位,思路不明,朝令夕改,使很多景区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误区
现代旅游和城市营销,已从产品营销的诉求经历了质量、功能等诉求到情感和价值诉求的转变。观光之后已进入了体验、休闲为主题构成的全新旅游时代。体验自然、享受生活、放松心情,将是未来旅游的消费主流。
一座城市,一个景区,你想传达的信息不仅仅是无限风光和人文景致,更重要的是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满足游客情感价值方面的欲望和需求。过去,一个满意的游客会把他满意的体验讲给6个人知道,而不满意的游客会把他不满意的体验传播给至少20个人,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游客对一个景区满意度的体验所能影响的可能是上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游客。
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老板,说不清自己的景区是什么定位,卖什么?怎么卖?卖给谁?更不清楚为游客提供的是观光还是休闲产品。文化内涵,形象口号,没有提炼,虽有真山真水,却没有感动吸引人的灵魂。而景区形象如果定位不准,只能使游客雾里看花,无所适从。
七、旅交会,为参加而参加
在信息泛滥、媒介多元化的今天,旅交会给人的感觉却是效果越来越差,同行参会,大多是凑凑热闹、找找熟人、收收名片,已没有太大的热情和期望。景区及旅游管理部门,接受任务,为参加而参加,出钱赚吆喝,虽然开阔了些眼界,但更多的是交易了任务。
旅行社不理你,当地市民基本见不到你,开幕式热闹非凡,相互交流却只有半天,路途遥远资料携带非常有限,财力匮乏无力左右当地客源。
推介会的目的,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而我们常常是一张桌子一把椅,一堆资料一日期,生怕带来的资料发不出去,像街头小广告一样硬往参会人手里塞。景区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单兵作战,单点营销,缺乏点线组合,优势互补。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八、定势思维当创新
谁不说俺家乡好!好多旅游人应该很有体会,当我们热情万分送给参观客人的画册、光碟恨不得让人家拿回去放在书架上,谁知客人转身就丢了;一张张饱含心血的折页在发挥垫屁股的作用后悄然完成使命,一本本精美的画册因沉重不便携带而遗落宾馆房间... ...留着没用,丢了可惜,是传统宣传品的现实困惑。因此,不管市场细分,也不管受众细分,统统一锅煮,一册一碟打尽的营销方法早已跟不上市场。
上一篇:三大原因导致5A景区摘牌!
下一篇:借鉴台湾案例,打造明星级乡村旅游
- 去哪儿网2016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0.7...
- “碧水湾现象”诠释服务业本质
- 六大高星酒店集团成立联盟体平台拉手网络对...
- 旅游保险成巴菲特“新宠”
- 周末去哪玩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 华盖资本领...
- 国家旅游局为在线旅游业松绑 在线旅游业即...
- 惊叹:两部电影使北京旅游净赚上亿!
- 乘坐邮轮到台湾旅游 旅客最爱台北最不喜欢...
- “情”字风格 “御”式服务——珠海御温...
- 海航集团5亿元领投微盟 目标是五年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