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大家都在诟病文旅策划方案不落地。
其实这个不落地,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指工程建设方面,对于基建狂魔的中国,这方面不会有什么大的瓶颈。这个不落地主要是指商业可行性,尤其是因为对游客市场的分析洞察不够,造成了很多方案的可行性差。很多方案都只是从地理空间上、年龄收入、消费偏好上对市场作最粗略的细分,就算对市场做了分析。
那我们究竟该怎么去分析洞察游客市场呢?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明了的“六「来」分析法”,也就是:谁会来?和谁来?从哪来?怎么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和会不会再来?
谁会来
这是对出游决策者洞察。对任何一个商业项目而言,谁才是我们真正的客人?TA的决策因素和特征是什么?有些什么担忧和期待?毕竟,要做一个旅游决策,不仅仅是钱的事,还有时间、空间、心情等等;比如,对于儿童文旅项目的策划,就不能只是考虑儿童的意愿,更要分析父母的想法,父母才是最终买单者,才是客人背后的真正客人。比如,前些年比较火的儿童成人职业体验项目,由于父母发现体验的大都是社会上特别基层的工种,这些工种未来很可能会消失,甚至会制约孩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力,失去对未来的向往,就不再愿意带孩子来体验,所以现在基本上就凉凉了!
和谁来
这决定了出游的类型。亲子游、情侣游、家庭游、商务游、团建游,不同的出游类型决定了不同的消费场景,需要不同的产品打造和消费型态构建。和“谁”来的谁,也是旅游决策者的影响者,是旅游出行决策者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才会流行说:去哪里不重要,与谁同行才重要!社交型的文旅产品也因些应运而生。
从哪来
这是对客源地的洞察。是一日往返的周末休闲游,还是要住一夜的过夜游,是长距离吸引过来的目的地游,还是临时停留的过境游?必须根据所在区位和产品的禀赋潜质来设定吸引力射程,从而让市场有扎扎实实的依据和支撑;在策划这方面时,一定要与时俱进,高铁时代让历史的经验判断常常不可靠,中远程客源市场不再遥不可及!
怎么来
是对出行方式的洞察。是自游行,还是跟团游,交通工具是汽车,还是高铁或飞机。不同的出行方式背后是不同的消费逻辑,洞察清楚了出行方式,才能准确策划出供给端的服务,比如,去海南的游客大都是通过飞机,那租车服务就有很大需求,且取车的服务站应尽量布置在几大机场附近。
为什么要来
这是对每一个文旅策划的灵魂拷问,也是对核心吸引物的洞察!成功的文旅目的地,必须给游客一个非来不可的理由,这是文旅策划最关键最重要的思考,其中也蕴含着对需求端游客的洞察,和供给端核心吸引物的创意,还有就是对竞品的分析等;
会不会再来
这是对游客体验的终极检验!这里的再来,也指是否有好的游客口碑影响他人来。虽然不同类型的项目,对“复游率”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随着旅游进入存量时代,复游率也是每个文旅项目都必须重视的指标,比如,在哪么多江南古镇中,人们一般也去过多个,但为什么是乌镇长盛不衰,从数据上看,靠的就是高达70%的重游率!
只要对上述六个“来”分析拆解清楚,并拿出应对措施,相信你的文旅策划方案就一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