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派经典项目回顾之方山定位
人们常说,文旅项目定位要尽量做第一,这肯定没错,因为心理学原理决定了,人们只记得第一,不记得第二,所以,谁都知道,第一个登月的人是阿姆斯特朗,但基本无人知道,第二个登月的人是谁,尽管他当时,实际上还是阿姆斯特朗的队长。
但实际上,“第一”这个生态位是众矢之的,常常早已被抢占,甚至第二这个位置也没你份了,那怎么办呢?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重新定义所在的“跑道”,或切换上新的跑道,转做“唯一”,也能大获成功,因为“唯一”肯定也是“第一”,做唯一的本质原理就是当第一被抢占了,就重新找条跑道,或重新定义现在的跑道,成为唯一,从而做第一。
归派团队在《泸州方山旅游区总体策划》项目中,也跨界学会运用了这种方法论。
泸州方山,因山势呈八角,四面观看皆呈方形而得名。山上遍布九十九峰,峰峰相接,状若莲花,高耸入云。方山历史悠久,古迹繁多,儒释道均有文脉可循,其中,以黑脸观音最有名气。多年来,其策划规划和营销传播也是以观音文化为核心来开展的,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当地政府才决定委托归派,重新策划定位方山!
项目启动了近一个月,项目组虽然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但在定位上还是难以破题,大家眉头紧锁一筹莫展,逐渐陷进了原来那些策划单位,曾经遭遇过的思维僵局中了。因为,项目组首先也认为,黑脸观音是方山最为独特和有影响力的资源,但在“观音文化”这个纬度上,在两小时车程范围内,早已经有了遂宁观音故里,这是多年来,遂宁举全市之力打造出来的著名品牌,并已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屏蔽效应,通俗地说,在方圆五百公里内,其他观音类的文旅项目,实难再有充足的市场支撑。
项目组又切换了角度,考虑到方山既然是座山,那就往“佛教名山”这个纬度上找定位,但很快就气馁了,因为离它不到三小时车程内,就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峨眉山,贵为四大菩萨道场之一,佛教名山的美名世人皆知!显然,在这条跑道上,方山更难拚出个第一来!实际上,这两大品牌的屏蔽效应,也正是方山旅游多年来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
左也不是,右也不成,真是愁煞人了!按照归派工作推进的方法论,当问题万般无解时,有种可能是因为问题本身有问题!这时最需要的就是重新提出更好的问题。大家又只好重新出发,作新一轮的资料与现场调研,希望找到提出更好问题的新角度!突然,有个同事紧紧盯着谷歌地图上的方山,喃喃自语:这座山怎么那么方啊?!
另一位同事颇受触动,若有所思后紧接着问:那为什么那么方呢?项目经理听到后,像触了电一样,大叫:方山为什么是方的?定位可能就藏在答案里!大家立马精神抖擞起来,在各类资料的海洋中苦寻答案!《山海经》记载: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华阳国志》推断:方山,佛因山兴,山因佛名,佛缘已历经千年之久。方山之方和一百朵莲花峰构成了方山与佛教文化的神奇连接,佐证了方山是一处人间与净士之间贯通和关联的境界!
方山,面面都成方形,象一个拜天的祭台。那在佛教的世界里,什么场景的空间是方形呢?又是一轮通宵达旦的查找与研究后,有个最为关键的词终于出现了:坛城!坛城,即指获得佛陀无上正等正觉的场所,通俗地说,就是证悟的场所,修行的道场,佛俗同在的场景。而在佛教的宇宙观里,坛城既是方形的表现形式,也是佛陀、菩萨、众生等在一起的场所。这时,整个策划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终于被提出来了!这个麦肯锡式的大胆假设提出来后,接下来就是小心求证了。当然,旅游策划对假设的求证,没必要如历史考古一般严谨,不求学术逻辑上能成立,但求游客心理上能认可。请看以下三张图:方山居于佛教起源地印度与佛教兴盛地中国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节点位置上。方山的位置正好是佛陀道场与四大菩萨道场的枢纽位置上。可见,方山不仅是物理空间与物质形态上遗落人间的坛城,也是在灵魂世界与文化脉系上,一个沟通人间与佛境、众生与菩萨的纽带!坛城正是这样一处清净纯洁的圣境,众生在这里获得佛陀和菩萨的正等正觉。项目组觉得终于破题了!提出了“佛造方山,观音坛城”的形象定位。自此,方山不再是观音文化和佛教名山这两条跑道上,那个似乎永远追不上第一的小无名,而是唯一的佛陀营造在人间的天然坛城,从而成为第一个佛教坛城文化旅游目的地!在”佛教文化”这场大赛中,终于通过切换跑道实现了:做唯一,成第一!甲方客户听了我们的汇报后,感慨良久,并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说他们世世代代在方山生活了几百年,但为什么就从来没有去想过:方山为什么是方的呢?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啊!仅从单一的重点资源视角上难以第一,就切换到整体资源视角上找唯一。通过不断的切换视角与深入剖析,修正并提升问题的质量,并对问题作麦肯锡方法论式的大胆假设,再通过抽丝剥茧式的文旅式求证,最终再对定位作演义式的调整润色,从而实现做唯一成第一。这就是方山这个策划项目,我们走过的何其艰难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