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愿意尝试,无论是从中国哪一座城市驱车出发,在到达另外一座城市之前,总会途径村落。也许就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它们就安静地驻扎那里,从容不迫的见证时代变迁,骨子深处却保留着祖辈最原始的传统,安静中透露着隽然。
在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的开展下,乡村改造和提升方案层出不穷, 有关于建筑、有关于景观小品、有关于运营模式…… 然而于乡村而言,最重且最难的莫过于是保护与传承那些乡村历经时光积淀的传统。如何在时代的抨击之下,寻获存活的一方净土。从古老的村落到旅游景区,我们应该怎么留住传统?通过三个了不起的乡村重生的案例,希望能为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的复兴与延续提供一些建议。
技艺传承,亘古衍生--坪朗村
矮寨大桥跨越山谷
隧道工程穿山而过
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的融入
坪朗村保存的旧族技艺
成为时间线上的留存地
“世界最美大桥”----矮寨大桥,层山环绕之中,钢铁连接之下的坪朗村,被称为“湘西后花园”。在这里村民们用苗绣刻画自然万物,以苗鼓来演绎旧族部落的传统技艺。固定的民族技艺学习社,这便是一代传统的文化和遗产,与另一代年轻人的继承的节点。传统的民族技艺表演,建起村落衍生的桥梁。
新旧相容,重获新生--东梓关
一条富春江,一个码头
新与旧,在这片水墨画里晕染交融
传统与未来也不再是相对抗的力量
幽兰清澈的富春江边
东梓关还是旧时江南的样子
1932年,因为郁达夫的同名小说,东梓关村开始为人熟悉。 80多年过去,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村子面临消亡。2016年,设计师孟凡浩让小村重生为“网红村”。 为了保护村里80幢明末清初的历史建筑,同时满足村民重建新宅的希望,东梓关村统一在村南代建了46户杭派民居作为安置房,由此诞生了如此美丽的建筑群。新生的东梓关很美,美得像吴冠中的画,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
吴冠中的画▲
现实的东梓关▲
在传统古村落保护工程的推进过程中,东梓关并不是简单地照搬旧村改造方式。而是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为纽带,统一设计、因地制宜地建造杭派新民居。不仅有效避免了村民各自建房,造成对传统古村落整体保护的破坏,又真正解决了村民生活居住不便、留不住年青人的尴尬困境,用新生的手法重构了乡村的美与生活。
适度舍取,自然共生—莫斯卡
面对共同呼吸的万物和生灵
都报之以温柔和善良
天与地的契合
对自然适度的索取
川藏路上最后的村落
雪山深处便是莫斯卡的模样
在四川甘孜丹巴县丹东乡境内,4500米海拔处藏着最呆萌的土拨鼠。这里的藏民世世代代与生灵共生共存,不杀生的信仰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神圣的灵性。莫斯卡的藏民以放牧和虫草售卖为主要的生活来源,而这里的藏民们却对大自然充满着无限的敬畏,取之于自然,还给与自然。藏民进雪山采虫草,都会适量而取,带走所获之物的时候还要对大自然感恩诵经,期盼与自然和谐共生。
节制欲望,适度取舍,可能是现在高速发展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品质。莫斯卡村的藏民们过着极致简单平凡的生活,甚至在我们看来有些枯燥。也可能是这个经历了时光沉淀的道理与信仰,成为了他们能生存至今的重要条件。
结语
一草一木
心之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