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设计结合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它是由美国教育理论家David Kolb提出,并提出体验式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年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并利用好奇心来激发学习兴趣,以塑造他们的自然观和促进对自然的理解。
它同时构建了三个维度:分析、主动、沉浸,而传统教育的维度是建设性学习和学习再生产。
而设计师也承认,“农场+校园”的这个想法还是具有一些概念性的,如何应对不同地区的法规是该项目中存在的最大挑战。
因为,地方法规要求,学校必须提出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实践的产生。
03
“农场+校园”,可复制吗?
为应对这个挑战,该团队已经在与一位有相关经验的儿童心理学家交谈。
在交谈当中,他们发现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开展的Living learning(1995-2000)项目,是一个更好的“农场+校园”案例,且具备可复制性。
1.运营机制
挪威项目中,当地农场与学校建立了一个教学平台(A pedagogical platform),并植入了一种农场与学校的合作机制(Farm-school cooperation)。
这个运营模式,是基于模式内部形成的互动关系,其包括学生与课程的关系;学生与老师(或农民)的社会关系;工具与自身技能发展的关系;生产与自然要素的关系(如土壤、动物、矿物、天气)。
这些关系共同构成了教学平台的内在关系。
通过简单的生产方式,农场与农业生产也被置于整个社会组织之中。
目前,在该项目中,挪威各地的试点已经成功形成了学校菜园(8所学校)和学校农场合作(8个农场),但仍没有停止对植根于当地社区的区域模式的探索,而这个平台也渐渐成为从事社会服务生产方面上最大的农场群体。
基于这种学习方法与创新研究项目,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建立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内在关系主导的体验式学习(relationship-based experiential learning)。
在项目中,给予参与儿童充足的情感体验和同理心,促发内心的参与动力,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通过明确的活动背景来强化课程体验,并且给予明确的任务,进而帮助儿童理解某人或某事在活动中的效用,联系和利益,这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认知与理解的前提。
2.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是基于学校教师,农民与顾问的长期教育经验展开的。
项目早期研究表明,关注他们自己的劳作经验与目标是让参与者满意的先决条件。
此外,儿童需要自己选择与项目主题相关的工作场所,并由教育方在规划和执行方面提供咨询、辅助跟进和鼓励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