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GREEPI
雷竞技raybet球类竞猜

杜一力:旅游市场低效资产及盘活中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要
如果地方政府“忽略旅游市场的基本价值”,就会找错项目,做成无效低效项目的可能性就会大增。即便是有资本实力的企业,也未必就给旅游市场增加价值。新的时期,对地方政府要求进一步提高,必须有对行业和市场的精准把握,实现有质量的双向选择,才有把旅游业基本价值做上去的可能。如果投资者“忽略旅游市场的基本价值”,投资动作变形,结局就是低效和无效投入。

5月9日,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会专题会议在无锡召开。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杜一力发表题为“旅游市场‘低效资产’和‘盘活’中的问题”的演讲。现节选部分内容如下:


01
资本投入文旅的困境一直都存
一方面,每年都有上万亿的文旅项目开工。根据《文化产业评论》从各地发改委和文旅厅发布的重点项目梳理,仅2022年全国涉及文旅领域的重大项目就超3000个,总投资额超3.8万亿。另一方面,每年都有上百个项目被曝光。前一阵子被热炒的“贵州黔南独山县文旅项目投资达400亿”就是例子。
说文旅投资的困境一直存在,是因为连续20年旅游都是投资热点,但是身为热点的文旅项目本身就没有一个严格界定,也没有清晰的支持或限定措施,全国都打“擦边球”。混沌之中,商业资本在这个领域创造了很多人间奇迹,也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2018年资管新政去杠杆之后,很多项目贷款困难,后续投入难,三年疫情又加重了这个难度,集中露出水面。市场冰冻,真正进入困局。小的清盘了,大的僵在那里,清盘都没法清。
我们作为旅游产业的推进者,在看这些项目的时候,很心疼。特别是其中很多项目,本身对产业的发展是极具价值。比如贵州六盘水的梅花山,不少人认为当地条件不支撑,但是从旅游产业促进地方发展的角度说,这个项目作为工业城市转型的牵引项目,做得很有想象力。“凉都”也好,“山地旅游省”也好,总得有项目支撑。产业层面也一样。
社会投资文旅最热潮时期,各层级都有政府投资的平台公司,各种平台公司几乎都有旅游项目。期间,适合文旅投资的政策也相继推出,“小镇开发”、“文旅产业园区”、“文创小镇”、“全域旅游”、“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政策手段一直在创新。整个阶段的基本特点,都是有以土地开发为基础的开发项目,适合政府发力,政府也有了挑选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水大鱼大,水大螃蟹也大。这个中间产生一些问题是一定的了。
02
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要素投入的不匹配”
直接原因是“资本变局”。投资热时,招大商引大资,做大项目,投入项目的借贷比例高,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性很高。局势变化,贷款紧缩,项目没法完成,于是成为低效和无效资产,这都是面上看得见的原因。
业内认为最主要问题是“投资者根本不了解旅游市场”。考察市场研究案例,确实很多“盲动者”或者是“狂人”“奇人”。在西部的某县,你看到投资200亿的“旅游大世界”, 30万人的城市,规划有近3万张床位的国际酒店群,十数座过山车之类的游乐设施,还有规划中的“世界餐饮荟萃”,明摆着的,即便没有资本寒冬的冲击,落成之日便是难受之时。
这种“不合规律”的项目投资人都有其小逻辑,地方政府接受这样的项目,也有自己的考虑。如何把偏地变成投资热土,如何拉升土地价值,不见之于投资宝典,但是城市经营者心里有“数”。那些年,“拉斯维加斯化”,“海花岛化”的故事,就是很多人的学习案例。
本质上说,在“土地金融”支撑城市发展的这个阶段,旅游业规律是弱规律,资本市场规律是硬规律。资本是强势。从资源配置的层面说,这就是“要素投入的不匹配”,地产资源、资本资源挤压技术资源,出现资本泡沫、出现没有市场的项目就是必然的。
03
“文旅项目的内涵”是变化的
当年总结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的那个旅游业和今天的旅游业已经有了质的区别。今天的旅游项目已经远不是针对某个具体市场的投资,不是那个效益边界和责任边界都很清晰的闭环的旅游项目。现在的文旅项目,都是大拼盘,随便拿出一个,不论什么文化主题,都有“核心博物馆”、“历史街区”、“文化消费街区”、“游乐大世界”、国际度假区、康养社区,还有超边界的生态区、风景区等自然资源的加持,近旁肯定还有一个“现代新城区”。
现在的文旅项目,就是一个以拉动整体环境为主要目的,以带动周边发展为主要“投资产出效益”的片区开发项目。过去的旅游项目1-2亿,后来是10亿-20亿,现在100亿—200亿。投入产出的基本原则是“综合项目整体收益”,都是城乡空间的整合,各种资源的整合,各种业态的整合。我们所在意的“旅游吸引力”,在结构上就是这个空间的“饺子馅”。
这个模式的始祖是华侨城,“旅游项目唱戏,房地产挣钱,整体收益平衡”成为首创,从2000年开始土地金融逐步成型,各地都有了金融资本,这个模式就成为城市化快速推进中的“经典”。中国旅游业发展独特商业模式,“羊毛出在牛身上”的混合模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精道。
甚至,在“融合发展”“全域旅游”等过程中,“混合经营模式”不断升级和“极化”,走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混合发展模式”。并且, “混合式发展模式”是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独特模式,有突出的中国创造,有深刻的时代原因和体制支撑,还有对旅游业内在规律的拓展性运用。
混合模式内在的逻辑,用经济学理论表述为“旅游项目的正向外部性被内部化,在更大尺度上推动了区域发展”。旅游产业理论解释为“旅游项目对城市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江湖的说法就是旅游开发带动了城市提升,“羊毛出在牛身上,羊和牛形成了生态链”。
04
对当下“文旅资产价值”的再认识
从实际出发,各地文旅投资以重视“旅游附加价值”为基础,这应该是我们的经验,不应该否定。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综合发展阶段,旅游投资项目具有综合性、复合化和泛旅游特点,是这个阶段内嵌的规律,应该充分适应和自觉利用。各地方政府落实“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理念,需要具体的产业途径;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就是推动整体发展。
在新时期旅游业转型的问题是,旅游投资的“醉翁之意要回归酒”。看重旅游项目的“附加价值”,首先是不能忽略旅游市场的“基本价值”;“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基本价值”,才能更好的发挥旅游业的附加价值。“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过程中,现在要“加面”,不然就太水了,就是低效无效、低质量发展。
如果地方政府“忽略旅游市场的基本价值”,就会找错项目,做成无效低效项目的可能性就会大增。即便是有资本实力的企业,也未必就给旅游市场增加价值。新的时期,对地方政府要求进一步提高,必须有对行业和市场的精准把握,实现有质量的双向选择,才有把旅游业基本价值做上去的可能。
如果投资者“忽略旅游市场的基本价值”,投资动作变形,结局就是低效和无效投入。看企业投资旅游项目的计划书都是“行住吃游购娱各大要素的集合”,都是多少板块的综合体,都是国内一流的产业集群,不少是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这一切规划的前提,应该首先是核心吸引力项目的突破,没有核心项目的独特、独创、独具魅力,就是没有核心竞争力。大而不当的项目,基础市场不会支撑,希望延展的价值也是“无本之木”,就是“无效资产”和“低效资产”。
所以,越是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越要坚持对旅游市场规律的尊重,对旅游投资运维的弱投入,对旅游业市场价值的弱化,缺乏对专业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的鼓励,最终会落后于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变化,失去创造文旅产品价值的功能。

05
对“盘活”中的政策问题浅思考
第一绕不过去的核心问题是债务问题。文旅项目的债务重组。一方面是个政策问题,能够纳入地方债的应该尽量纳入,基础设施要剥离,地产部分要剥离。另一方面是个市场问题:有生命力的文旅项目,通过剥离债务,轻装上阵,可以重获发展——这个时候,市场问题、专业问题、技术问题就上升为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瓶颈。对那些号称文旅项目的项目,需要把有文旅价值贡献的部分,或者是核心部分,拿出来甄别考核,不看规划看市场,按市场反馈给予评价评级。我感觉“乌江寨”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债务重组的过程,体现了这个精神。
第二是旅游项目综合发展模式要完善和深化。三句话的思考,一是文旅混合发展模式不能变,现在条件下还不能一脚踢给市场,接不住。第二句话,转型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整体上对西部和不发达地区的支持政策需要执行得更久一些,更深入一些,细化一些。国家现在的财政支持中对西部支持是强有力的,是世界上最大力度的均贫富,但是在发展政策上,尤其是竞争性的市场上,看起来是统一政策,公平合理,但是因为发展阶段的差距,事实上是不平等的。支持西部,只要愿意,方法很多,西部旅游项目建设的周期会更长,贷款政策应该给与相应支持。西部综合性旅游项目的基础部分,理应纳入公共产品,给予低息长期贷款。再不然,国家专项债政策,可以直接设立西部省区文旅专项债。还可以考虑建立这些地区的政府产业基金,政策性的,专门解决短债长投中的问题,让长线的旅游项目有长投的支持。第三句话是要促进“文旅项目和目的地的关系重建”。旅游发展中的扶贫模式、生态模式、公益模式,低碳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引领模式,就业优先模式,公民教育模式,其实还有社区模式,新的乡镇企业模式,各种发展都是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的形式和模式,现在则需要在促进产业发展中成为“政策转换器”,集中整合各种政策,形成对文旅产业的支持。
第三是旅游项目的盈利模式要改变。转型的话题说了很多年,没有根本实现,企业经营模式要寻找新的样板。正在转型和调整的企业,华侨城、各地文旅投,模式越重,转型越难;模式越重,对旅游业的影响力越小。转型到基础价值和文旅自身价值上来,就得扎扎实实做市场,做业态,做品牌,已有企业走在前面。
第四是为市场主体加快转型创造条件。做强“文旅消费带动模式”,已经是社会的热点,文旅部门无穷的创造性迸发出来,正在疯狂内卷,创造性的卷。地方政府正在探索,从“我有资源”到“创造环境”,“培育产品”,再进化到“创造场景”。从产业的角度看,城市政府已经把“混合式发展模式”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基本变成城市政府成为销售总平台,负责创造品牌和创造消费场景。接下来,政府在培育市场主体中要有更多突破和创新,为市场主体的转型创造条件。而我们市场主体,要从争取资源到创造产品的转变,从竞争资源到创造资源的转变;文旅项目投资从“追求地产核心价值,变成追求文化核心资产”的转变。尊重“原创”和“首发”是转向文化核心资产的关键。


关键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