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许多传统菜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造升级,很多市场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改造成为一个怎样的市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自己不太好把握市场的改造方向时,不妨从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上去寻找突破口,也许新的创意就有了。
1
Boston Public Market
Boston Public Market(波士顿公共市场)位于市中心,是美国唯一一家全年无休提供新鲜蔬果和各类杂货的室内集市,改建自一栋闲置的州办公楼。市场大量使用打捞的谷仓板做吊顶,整体氛围是暮色中熙熙攘攘的市场街道,内部创意的摊位设计让整个市场充满了活力。
整座市场空间的顶部填满了带纹理的白色金属顶篷,在明亮的聚光灯下显得格外迷人。加上质感饱满的黄铜吊灯的点缀,更是唤起了每个饥肠辘辘的吃货对美食的憧憬,也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
同时,该市场让当地的农场与顾客有了更直接的接触机会,不论是肉品、海鲜,还是蔬菜都是州内农家自己生产,顾客可仔细询问所购买的产品来源地。当地农场也可以在市场里推广自己的各种直送订购方案。
此外,市场里的教学厨房和可用于休闲社交的市场中心也是这里备受欢迎的特色区域,你可以像逛超市一样在这里寻找各种生活灵感。
2
Markthal
菜市场,有可能成为一座城市里的地标建筑吗?Markthal(荷兰鹿特丹大市场)做到了。
该市场是世界上“颜值”最高的菜市场之一,频频被媒体评选为全世界最漂亮市集,吸引了超过百万观光客到这里悠闲逛市场。
该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为9.5万平方米,其中菜市场的面积8000多平方米,拥有90多个摊位,涵盖生鲜、蔬果与熟食等众多业态。
它不仅仅是菜市场,更准确地说是一个综合体,结合了公寓+办公室+菜场的多功能建筑模式,实现了城市功能与艺术展现的完美融合,成为了当地的新地标。
整个市场呈优雅的马蹄形拱廊设计,隧道前后是玻璃幕墙,穹顶是画满水果、蔬菜与鲜花的“丰收之角”壁画。
“丰收之角”巨幅壁画面积达1.1万平方米,采用超大图像显示市场上出售的商品。
市场里新鲜的蔬果油画元素,通过自由组合中间形成透明圆形,阳光通过透明网格式单层玻璃墙,充满着浪漫气息,也烘托出菜市场“丰足天堂”的氛围。
市场内各个摊位布局则一反常规,设计成透明摊位,营造更为开阔、干净的视觉效果,可与美术馆媲美。走进温暖、浪漫的市集,买菜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3
FICO Eataly World
整个公园打破了传统休闲农业模式,向城市里的人们真实再现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商超市集、餐饮、教育等融为一体,成为全面展示意大利农业文化、餐饮文化的新载体。
在运营与营销模式方面,该市场也呈现出了不少创新之处。
一是产学研相结合。市场不仅建立了物种丰富的农场和食品加工厂,还与多所大学合作,致力于食品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让园区同时成为研究和文化中心。
二是创新零售方式。市场不仅把农场搬进超市,还把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工坊搬进超市,让消费者享受从农场到零售的全过程沉浸式购物体验。
三是开展教育和培训。其一,免费的多媒体互动课程,多个媒体互动展厅,涵盖不同主题。其二,设置各类涉农和食品课程,涵盖园艺、农产品加工、美食制作等。其三,设置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农业主题课程,邀请师生走进农场、作坊等实地学习体验。
四是展示农业与生活的多样结合。与其它集市不同的是,主题公园能让顾客深入体验国家的美食文化,更加直观地了解过去数十年国家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演化过程,大大增加园区的丰富性。
同样是菜市场,
它们在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无论外形上还是内部上,都可以看得出很用心,整体呈现出来十分夺人眼球,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市民生活,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地标。
有不少闻名的菜场规模尽管不大,但小而有序,更加注重运营管理,各种活动层出不穷,整体的秩序感很强,每个商户都在固定的地点销售菜品,种类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中国传统的菜市场,在环境营造和运营管理上是略落后于外国的,好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菜场通过改造升级,逐渐呈现给我们不输外国的环境。
消费者需求和城市发展都在推动着各行各业快速迭代更新,菜市场作为百姓菜篮子,同样需要突破传统认知,结合市场定位、城市发展等方面,将市场打造成城市里的新窗口。
当前,国内有些菜市场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不仅告别传统模式,同时也与其他商业形态相结合,逐渐打破菜市场传统的边界感。
菜市场所承载的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扎根于每座城市里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国外的知名菜市场热衷于将各类艺术元素进行融合,是城市公共空间与艺术文化IP融合的积极探索与尝试,城市公共空间通过文化要素的植入实现价值进一步提升,甚至走向IP化发展。
通过融合,菜市场不再只是嘈杂喧闹的,它也可以拥有层次感、互动感和艺术感,借助文化元素的衬托后焕发出新的能量,成为了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城市文明的一次机遇,为城市发展增添一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