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依托紫石片区良好环境背景,加强与自然生态用地、绿地、水系的沟通与联系,致力于生态花乡的构造。精心营造环大河洋水岸花田公园,严格控制新增区域的临道路建筑界面长度,以保护自然山水的视觉通达性。与农田、公园、水域等开敞空间共同构成绿化生态乡村的自然基准面。
城市的观景点和形成景观的城市区域是城市设计的总体控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景观轴线、视线通廊、建筑界面、标志性节点等要素。
以新穿咸线、柴洪公路、东直线等横贯辖区的道路为主体构架的视觉通廊,是形成紫石片区总体意象的主要途径;以环大河洋水岸花田公园、瑞岩寺景区入口配套区及各村落入口区域为主要景观节点;以农田、山川、湖泊等空旷地段与乡村建设所展示的景观界面;以及逐步形成的的休闲旅游区、文化旅游区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区域。
水岸花田景观公园:
水岸花田公园集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通过组织水上旅游线路,把湖心花岛、水岸农家
乐、花田美食购物等各种休闲、展示、商业活动设施联系起来。
花木生产配套服务区(远期):
随紫石未来花木产业的升级,可建设与之配套的更大规模的花木生产服务区,集信息收发、新品推介、培训服务、行业会议等为一体,不仅有利于紫石片区苗木产业的有序发展,而且促进苗木产业生产模式、经营方式、营销手段的变革。花木生产配套服务区还设置花木商标和品牌建设办公室,同时可引入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花木科研展示区等高端服务机构,在完善地区产业链的同时,更可起到宣传作用,提升地区知名度。
花木物流中心(及花木科研博览中心):
花木物流中心具备花木装卸物流、临时仓储、花木栽种、信息交流、电子商务、车辆停放装御货场等多种功能,以解决现状花木运输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的现象,为提高紫石片区的花木生产效率提供服务。
花木科研博览中心结合花木物流中心进行建设,用于新品种的引进、示范、选育、推广,同时将最新的研制产品进行展示、将最新科技进行信息交流,深化和巩固“柴桥杜鹃”花木品牌以及紫市花园乡村的品牌和地位。
水乡居住区:
紧密结合水岸设置特色住区,在住区内设置密集的河道,体现水乡风景,沿河设置多个小型码头,给住区内的居住人群提供崭新的水上生活平台。更可形成整个区域值得一看的特色风景。
新农村安置区:
安置区新建居民住宅为3-4层联排形式,结合不同规模的居住组团设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新农村安置区建筑形式建议引入“灰瓦白墙”的传统建筑符号,以形成地方特色。
瑞岩寺景区北入口区
功能结构:
河头片以水岸餐饮购物街和旅游度假中心为核心,各居住组团采用分散式布局依山而建,山体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渗透。
交通组织:
片区通过一条绕山环路联系各个功能空间;道路线形随山体而变,形成丰富的道路景观空间。
景观系统:
利用现有的青山、绿水,组织公共开放空间活动带,创造“显山露水”的优美自然风光。打通多条连接山体与新穿咸线的景观通道,以形成丰富的沿路景观界面。
休闲度假中心:
集旅游度度假和旅游服务为一体,为游客提供赏花、食疗、花卉SPA、香薰、森林浴、有氧健身、疗养、度假、商务会议、企业培训、咨询、展示、接待等一系列功能,满足游客各种需要。
河头村入口花园:
本区域位于河头片的入口处,采用规模化成品花木种植,形成壮观的花田景观意向,同时安排特色建筑用于经营盆景、盆栽花卉及花卉制品销售、展示、交易等,亦可用于安排特色餐饮、文体活动等设施,是河头片区重要的门户景观节点。
景观花谷:
花田活动区处于水库下游,休闲度假中心前。花田内设置大面积的特色花木,形成色彩斑斓的花木景观。同时活动区结合休闲度假中心,布置花木博览园,可举办插花比赛、组织地方文艺表演、花卉摄影大赛等,增强景点的吸引力,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提高旅游的综合效益。
水岸餐饮购物街:
水岸餐饮购物街结合水岸安排特产零售、餐饮休闲等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引入活动中心、片区服务中心等片区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两端增设的幼儿园和医疗站形成河头片区服务核心,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亦可避免旅游淡季的空城现象。
低密度养生公寓:
结合现状水塘,组织低密度独栋别墅区,服务高端旅游市场。建筑设计重视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以突出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特征。
联排式养老养生公寓区:
养老养生公寓为多层联排形式,结合地形形成不同的生活院落,以增进入住人群的相互交流。